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水质,我们需要利用到BOD与COD这两种技术。那么,这两者之间,具体又有什么样的差异呢?同时,各自的优势,又有什么呢?
BOD和COD的检测标准不同:
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
生化需氧量BOD是有关环保的指标。BOD的测量原理是:水样、重铬酸钾溶液、硫酸汞(硫酸汞可以消除水样中氯离子的干扰,因氯离子能与汞离子形成非常稳定的氯化汞)、硫酸银溶液(硫酸银作为催化剂加入可以更有效地氧化直链脂肪化合物)混合液加热到165℃,重铬酸离子氧化溶液中的有机物后颜色会发生变化,分析仪检测此颜色的变化,并把这种变化换算成生化需氧量BOD值输出出来,消耗的重铬酸离子量相当于可氧化的有机物量。
而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COD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
总结起来就是,COD是用化学的方法进行测定的,它基本上可以表征污水中所有的有机物浓度,这其中就包含了可被生物降解的和不可被生物降解的。而BOD测的时候一般选用5天生化需氧量来测的,它基本上就可以表征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
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但是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的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
所以采用生化需氧量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但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在水质相对稳定条件下,COD与BOD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重铬酸钾法COD>BOD5>高锰酸钾法COD。BOD5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更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控制参数。
但是由于测定时间较长(5d),不能及时反映和指导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只能用于工艺效果评价和长周期的工艺调控。对于特定的污水处理厂,可以建立BOD5和COD的相关关系,运用B/C的比值来表征污水的可生化性,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活污水中这个比值大于0.3就是说明污水可生化性好。